News & events

资讯中心

紫金矿业“五矿归一”,破局立新

2025-03-18

在全球矿业竞争日趋激烈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凸显的背景下,紫金矿业提出的“五矿归一”路线,通过地质勘探、采矿、选矿、冶金和环保五大环节的系统性整合,构建起一套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。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企业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,更为中国矿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。该篇为紫金矿业系列文章的上篇,主要探讨其“五矿归一”模式的布局,中篇将分析紫金矿业的资本并购以及资源整合,下篇则深入其国际化战略,讲述并购后的整合、管理及战略目标的实现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紫金矿业的五矿归一路线

    紫金矿业的“五矿归一”,本质上是把矿山开发变成一条“流水线作业”——从找矿到修复,每个环节紧密咬合、数据共享,像造汽车一样高效可控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 

    1地质勘探:从地质赌博精准狙击

     

    传统痛点:过去找矿就像大海捞针,全靠老师傅经验挖洞碰运气,找矿成本高的同时效率也低。据国际矿业协会统计,全球矿产勘探成功率不足30%,平均每发现一座经济可采矿山需耗资2.3亿美元。传统探槽+钻探模式成本占比超50%,且易漏判高价值矿体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紫金方案:对此,紫金矿业十分重视在勘查领域的战略布局,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。根据财报数据,2015年公司地质勘查费用约4.5亿元,2020年增至近10亿元,2022年超15亿元,年均增速超20%。紫金矿业在地质勘探领域突破传统模式,构建"三维找矿+大数据分析"技术体系。通过高精度物探设备、无人机航测和AI建模技术,实现对复杂地质条件的精准识别,其中天上卫星拍地形,无人机扫描岩石颜色,地下用探测器给地球做“CT扫描。这些数据输入智能系统后,能像拼乐高一样拼出地下矿藏的3D地图。

    
案例与启发:此前,紫金矿业在西藏巨龙铜矿项目中,利用传统方法漏掉了地下300米的宝藏,之后紫金矿业又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,用新技术重新画地图,快速锁定矿体分布,将勘探周期缩短40%,多挖出800万吨铜矿石,相当于多找到4个鸟巢体育馆体积的矿石。另外,通过这种精准狙击技术,紫金单项目勘探成本较行业均值低35%,靶区定位精度提升70%。因此,矿企需建立科技型勘探思维,加大地球物理探测、AI建模等技术投入,改变经验主义勘探模式。通过建立地质信息数据库和智能分析平台,提高找矿成功率和资源利用率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2智能采矿:从人海战术遥控挖矿

     

    传统痛点:传统的采矿人海战术”——安全差(国内有公开数据的矿山事故年死亡人数超200人)、效率低,还存在设备空跑,油耗高的情况。 

     

    紫金方案:在采矿环节,紫金矿业自主研发的露天-地下协同开采系统实现技术突破。通过5G+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,构建矿山数字孪生系统,实时优化开采路径。矿山里无人卡车自己跑,钻机机器人自动打孔,指挥中心的大屏上能看到整个矿山的虚拟直播。就像玩模拟城市游戏,系统能实时计算最佳挖矿路线,连矿石硬度都能预测,甚至可以实时预警塌方、设备故障等问题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案例与启发:在刚果(金)卡莫阿铜矿,无人驾驶矿车与智能调度系统协同作业,使采矿效率提升30%,油耗降低25%。利用深部开采中的微震监测系统,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0.02/百万吨级以下。因此,传统矿山应向少人化、智能化转型,重点部署5G通信网络、设备自动化改造和智能调度系统。通过设备互联构建"数字矿山大脑",实现开采过程的可视化、可预测和可优化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3选矿工艺:让石头榨汁机挤出每一滴金属

     

    传统痛点:过去,含金量低、难选冶的矿石通常会被直接扔掉,世界银行《矿业废弃物报告》指出,全球每年浪费低品位矿石超10亿吨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紫金方案:现在紫金矿业开发出生物氧化-高压浸出技术,也被称为矿石消化术”——用特殊细菌啃碎顽固矿石,再用高压锅般的设备把金属出来。其自主研发的闪速浮选装置,使单条生产线处理能力达到万吨级规模,能耗较传统设备降低18%。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%,比行业标准高20个百分点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案例与启发:紫金在贵州水银洞金矿,利用生物氧化-高压浸出技术,将金回收率从40%提升至92%,使原本废弃的0.8g/t低品位矿产生利润,盘活低品位资源2.3亿吨,延长矿山寿命15年,年增收超10亿元。因此,低品位矿不是废料,技术到位就能点石成金,未来矿业企业可重点攻关微细粒矿物回收、多金属协同提取等技术,突破资源禀赋限制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4绿色冶金:把黑烟囱变成绿色印钞机

     

    传统痛点:传统的冶金环节是最容易产生环保安全的一步,炼铜炼金冒黑烟、排毒水,环保罚款比利润还高的问题比比皆是,炼1吨铜大约需排3吨废气,加上炼金废水氰化物超标,环保罚款常常占成本15%以上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紫金方案:紫金矿业开发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技术,通过侧吹喷枪将富氧空气注入熔池,使铜精矿颗粒在湍流中充分反应,较传统工艺节能30%(相当于每吨铜省200元电费)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案例与启发:在塞尔维亚佩吉铜金矿,紫金矿业采用湿法冶金-萃取-电积组合工艺,实现铜金属回收率从85%跃升至98.5%,每吨铜酸耗降低40%,且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国家标准的1/3。另外,紫金矿业还建成全球首个黄金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工厂,将炼矿渣做成微晶玻璃(比大理石还硬),铺广场、造家具,年处理废渣60万吨,年创收超2亿元。紫金证明了一件事:矿山不是挖完就死的资源黑洞,而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,变成一座自己会呼吸、能赚钱的绿色智能工厂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5生态修复:从被动补偿主动增值

     

    传统痛点:传统的国内矿山复垦率不足30%,尾矿库渗漏、扬尘引发周边居民抗议,甚至有些矿产企业挖完矿就交罚款,留个烂摊子给政府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紫金方案:紫金矿业创新提出边开采、边修复的矿山治理模式。在开采前剥离30厘米厚的表土,通过原位保留表土微生物群落,加入生物炭改良剂后封存。修复阶段采用无人机播撒本地植物种子(如紫穗槐、百喜草),配合菌根真菌接种,使土壤有机质6个月内恢复至开采前水平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案例与启发:在福建紫金山金铜矿,紫金矿业运用土壤种子库+微生物修复技术,使植被恢复周期缩短至2年,复垦率达100%。修复之后,紫金矿业在尾矿库顶部铺设双面光伏组件,下方种植耐阴经济作物(如铁皮石斛),形成上发电、中种植、下蓄水的立体利用结构,打造成光伏+生态公园模式,年综合收益超8000万元,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。这样一来,环保不是赔钱买卖,修复好的矿山能长出新经济,将环保成本转为利润。

    综上分析,紫金矿业的“五矿归一”不仅是技术路线,更是矿业价值链的重构哲学,矿业真正的痛点不是资源枯竭,而是技术僵化。紫金矿业用“五矿归一”证明:把科技注入产业链的每个毛孔,废石、废气、废渣都能变成“金山银山”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 

    行业启示

     

     1贫矿富用:从看天吃饭技术挖潜

     

    目前的资源现实便是,全球铜矿平均品位从2%1950年)降至0.5%2023年),高品位矿发现率年均下降1.2%(标普全球数据)。传统挑肥拣瘦模式难以为继。国际能源署预测,2030年全球需新增50座大型铜矿才能满足需求,但高品位矿发现率逐年下降,资源枯竭,唯有开发低品位矿,才能填补资源缺口。未来矿业竞争的核心不再是谁有矿,而是谁能用技术激活贫矿。目前,全球矿业巨头力拓、必和必拓都已启动低品位矿开发计划。紫金矿业2008-2022期间,累计并购17个低品位资产,技术激活资源量超行业均值3倍。未来10年,低品位矿处理技术将成为矿企的生死线,技术储备不足者将被淘汰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2循环经济:政策倒逼下的废物经济学

     

    根据欧盟《循环经济行动计划》要求,2030年矿业资源循环利用率需超75%,且将对未达标矿山征收碳关税。中国无废城市”2025年政策要求,尾矿综合利用率需达75%,且将生态修复基金计提标准从3/吨提至15/吨(露天矿)和25/吨(地下矿),同时财政部《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目录》对尾矿制备建材给予50%即征即退优惠。这套组合拳也预示着政策驱动下的产业变革,倒逼企业将废石资源化,未来价值链条将从资源消耗逐渐向循环经济转变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3技术主权:未来矿业的话语权属于能制定技术标准的企业

     

    全球矿业设备、工艺标准长期被美欧垄断(如卡特彼勒采矿设备标准、奥图泰冶金工艺专利)。而紫金矿业之所以能够成功,便是因为其技术直接打破了这一垄断,在刚果(金)卡莫阿铜矿,紫金的超大型自然崩落法采矿标准被写入非洲矿业规范,替代西方传统的房柱法。截至2023年,紫金在低品位矿处理、生物冶金等领域持有专利2176项,向力拓、巴里克等巨头收取技术授权费,2023年紫金矿业知识产权收入超3亿元。另外,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,中国矿业国际专利申请量占比从2015年的7%飙升至2022年的28%,技术标准正重塑全球矿业权力格局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结语与建议

    和邦作为一家拥有资源禀赋且发展意愿强烈的成长型矿企,在矿业“技术军备竞赛”时代,可以分步构建技术护城河:

     

    1技术的储备与积累:从被动追赶主动定义

     

    紫金矿业的经验告诉我们,技术的储备与积累非常重要,当然紫金矿业的技术护城河也并非一日建成:其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120亿元(2010-2023年),在低品位矿处理、绿色冶金等领域持有专利2176项,甚至向国际巨头反向输出技术标准。矿业企业需将技术投入视为生存税,年研发支出占比应不低于营收的3%(紫金2023年为3.7%)。考虑到当前和邦的年研发投入比例与行业安全线存在一定差距,下一步可以从采矿及自动化、智能化设备的列装方面作为切入点,逐步加大投入。同时,加强与各大院校的合作,形成较强的技术储备,为和邦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 

    2团队的组建与资源整合: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

     

    此前,紫金矿业在刚果(金)因团队本土化不足而遭遇挑战,但随后通过千万年薪引入力拓前技术总监,并重组非洲事业部,成功完成了国际化团队的组建与资源整合。当前,和邦面临的主要痛点是技术团队人才储备相对薄弱,现有团队主要以传统磷矿、煤矿、盐矿的行政管理及开采、维护人员为主,缺乏像紫金矿业五矿归一战略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、优秀的地质勘探人员,以及在智能化、绿色冶金领域的人才储备。因此,和邦下一步应着重完善技术人员的拓展机制,通过并购、战略投资以及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,迅速组建各环节的技术团队,补足自身在技术能力上的短板。

    3高起点布局:同步自动化,直扑智能化

     

    紫金矿业在理念层面,以未来10年技术需求倒推当前规划,采用“5G+北斗+数字孪生智能矿山系统,缩短达产时间2年,节约成本12亿元。在路径层面,在新技术应用上敢赌敢试,紫金曾将年利润的30%押注生物冶金技术,终成行业规则制定者。当然,高起点也并不意味着盲目烧钱,而是要将紫金经验中的理念转化为自身的基因,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。虽然紫金矿业的具体模式可能无法直接照搬,但其背后的理念逻辑是可以复制的。和邦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灵活运用这些理念,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综上所述,紫金矿业的“五矿归一”技术路线,不仅对传统矿业生产模式进行了全面革新,更是对全球矿业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探索与实践。这一成功经验,为全球矿业企业树立了宝贵的典范。通过地质勘探、智能采矿、选矿工艺、绿色冶金和生态修复这五大环节的深度整合与创新融合,紫金矿业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,有效降低了环境风险,还成功地将矿业生产模式转型为一个高效、智能、绿色的循环经济体系,展现了矿业发展的新高度。紫金矿业的实践有力证明,当科技创新深度融入矿山的全生命周期,那些原本沉睡的贫矿也能被唤醒,焕发出新的生命力;废弃的尾矿也能得到再利用,重获其价值;而受损的生态环境则能在修复中重生,最终反哺经济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